名峰的诞生,彰显自然之力!富士山优美的形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

富士之峰,如迤逦长裙般高耸于日本列岛之上,从古至今诸多诗词字画都描绘了它的雄壮唯美。在它广阔的山体之上,激烈地质活动留下的无数痕迹,却向人们展示着惊人的自然之力。

代表日本之山,却是日本火山中的奇葩。

象征着日本的“圣山”,在学术界却是一朵奇葩,为何如此?从它的成山过程,我们就能窥见一斑了。

以均匀唯美的圆锥形山体著称的富士山,是由三座火山喷发而形成的。最初的造山运动要追溯到数十万年以前,是由位于现代富士山北坡的“箱根火山”与“小御岳火山”共同活动的结果。几乎同时开始喷发的“箱根火山”与“小御岳火山”,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马蹄形的火山口,它就位于“吉田口五合目小御岳神社”附近。

现今,马蹄形火山口周围海拔2300m,但在火山喷发刚结束时,这里的海拔更高,由于经过数十万年的侵蚀,降低到了现在测量的数值。

第二阶段造山运动要将时间推移到8万年前,位于现代富士山南侧的古富士火山开始喷发,并保持了1万年的活跃状态。古富士山的活动非常的激烈,常常伴有爆炸性的喷发,岩浆裹带着泥沙从山麓一带喷涌而出,飘散的火山灰也一直延续到南关东一带,随着火山灰不断地沉降堆积,渐渐形成了关东亚砂土层。第二阶段初期形成的山体,海拔高度在3000m左右,经过衰退期,被渐渐侵蚀后海拔高度降到了2700m左右。

现在的富士山,在地质学上被称为新富士火山,第三次造山运动就由是它来完成的。时间继续推移,大约至今1万年前,新富士山开始喷发,大量岩浆和火山灰喷涌而出,将“小御岳”和“古富士山”完全覆盖,形成了壮大的成层火山,也就是这座日本第一高山。而山麓一带,因大量的岩浆流入,再加上侧面火山的喷出物逐渐堆积,形成了坡度缓慢的原野。这之后,每隔3~4000年新富士火山都从休眠中醒来再次喷发,最终造就了现在的山体容貌。

在日本的火山研究界看来,日本的火山多是粘性较强的安山岩质火山,而富士山却是少数派,它是流动性较强的富玄武岩质火山。因此,说富士山是学术界的一朵奇葩,一点不为过。

名峰的诞生,彰显自然之力!富士山优美的形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
姿态完美的富士山,最高点“剑锋(剑ヶ峰)”的海拔为3,776m。被称为“钵”的山顶火山口,直径约800m、深度约200m。

富士山的最后一次喷发与大地震密不可分

有历史记录以来,富士山一直十分活跃,直到江户中期,能够确认的喷发就多达十数次,而最初出现在文献中的喷发,是发生在公元781年的那次,记录在《续日本纪》中:“骏河之国,火山灰降,致使树木枯萎”。

在富士山喷发记载的文献中,公元800年、864年、1707年的喷发活动规模非常之大,因此这三次被人们称为“3大喷发”。

公元800年的喷发是由山顶火山口喷出的。据记载,在火山活动的一个多月里,每日白昼灰暗如夜,喷出的火焰直达天际,天空如被烧焦一般;伴随着雷鸣般的轰鸣,大量的火山灰从天而降,将东海道的“足柄路”埋没以致无法通行,喷发结束2年后,才另开“箱根路”恢复了通行。

而公元864年那次喷发,据“骏河”方面的记载,是伴随有3度的地震(与中国的4级地震强度相当)的喷发,且数十日不曾衰减,火山石如雨般落下。从富士山西北山腹流出的岩浆,直接流入甲斐侧的“剗之海(直至9世纪中期存在于富士山北麓的湖泊)”中,将“剗之海”分裂成今日的“本栖湖”、“精进湖”和“西湖”。

据史料记载,富士山的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。这次喷发影响的范围非常之广,连南关东一带也有火山灰落下,地下的岩浆将堆积物推起形成的侧火山,就是被称作“宝永山”的山峰。就在这次喷发的前两个月,东海地方发生了强度为8级的地震,之后不久山麓地区群发地震,地震强度都能达到2度(相当于3级地震)。地震之后巨大的响动从富士山的东南坡传出,并伴有浓烟喷出,此后的两周里火山活动仍持续不断,甚至飘散到江户地区,沉积下来的火山灰也可达到1cm的厚度。

关于富士山喷发的记录虽多出自于正史或是社寺志之类的文献之中,但从研究者的报告中得知,从像《万叶集》、《更级日记》这样亲民的文学作品中,也能找到许多关于喷发的有趣描述。

名峰的诞生,彰显自然之力!富士山优美的形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
1707年的宝永喷发之备忘录《土屋伊太夫喷火事情书》中记载“喷出的石头,或如茶釜 或如大天目般大小的火石 宛如车轴般滚落而下”。
图为《富岳百景 · 初篇》(『富獄百景. 初編』)葛饰北斋作 藏于国立国会图书馆之数字馆。

至今仍充满未解之谜,魅力不减的年轻活火山

在广阔的富士山山麓,各种大大小小火山长期活动的痕迹散在其间。因没有大量河水注入,而被认为源自富士山伏流水的富士五湖,就是因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,它点缀于所属山梨县的东北山麓至西北山麓之间。

富士山的火山活动最显著的特征是熔岩洞窟和熔岩树。熔岩洞窟常见于玄武岩质的熔岩流中,由于熔岩中含有的火山气体不断集结,逐渐形成空洞,顺着熔岩流动的方向,一个个空洞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洞窟。日本的熔岩洞窟多集中在富士山一带,其中最长的是位于静冈县富士宫市的“三池洞窟(三ッ池洞窟)”,全洞长2000m有余。

熔岩树则是因树木被熔岩流包围而燃烧殆尽,其周围的熔岩固化后形成的干状空洞,立木是纵向洞穴,而倒下的树木则变成横向的洞穴。熔岩树的直径一般在1~2m之间,但在山梨县,却保存有直径超过3米的巨大熔岩树。通过对这些熔岩洞窟和熔岩树的调查,能为研究熔岩流的方向、速度、粘性系数、喷发时的植物的生存状态等课题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。

富士山西北山麓是广茂“青木原(青木ヶ原)”, 这里的植被生长在公元864年喷发的熔岩流之上。由于土地贫瘠、海拔偏高,这里的植被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生长成林,因此针叶树是“青木原(青木ヶ原)”的主要树种。由熔岩石形成的土壤中富含磁矿石,走进这片原生林带,就非常容易迷失方向。

富士山,一座年轻的活火山,它的活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,直至今日仍有许多未解之谜,正因如此,今后诸如有了新发现、阐明了新的事实这类研究成果,就更加令人期待了。

名峰的诞生,彰显自然之力!富士山优美的形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
被深绿色青木原(青木ヶ原)树海所包围的“富岳风穴”,年平均气温只有3℃,即使在夏季,洞中的冰柱也不会融化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名峰的诞生,彰显自然之力!富士山优美的形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?


案内君服务项目 案内君公众号
1、微信公众号搜索:「换乘案内」,回复“进群”;
2、或转发本页到微信里,二维码即可长按识别。

本文来自MANABI-JAPAN,经授权后发布,本文观点不代表换乘案内の案内君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
https://manabi-japan.jp/nature/20171210_311/
(127234)
上一篇 六月 4, 2020 11:20 上午
下一篇 六月 8, 2020 11:32 上午

相关推荐